深圳龙岗回收电脑公司_深圳高价回收电脑

【咨询电话/微信:198-6688-6988

【每日一题】据说只有1%深圳龙岗回收电脑公司的人才能做对

  Q:青蛙为什么能跳得比树高?

回复“答题+答案”至“律金金融”微信公众号(不是回复在文章下面深圳龙岗回收电脑公司,而是在公众号的对话框里哦!),小金将会在下一个工作日从回答正确的小伙伴中抽取一名,送出红包~(至于红包有多少钱嘛...反正小金肯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举个栗子:如果你觉得答案是“小金”,回复“答题+小金”即可

昨日答案:e,这几个字母为one,two,three...这些单词的第二个字母,所以第七个则为“seven”的第二个字母“e”。获奖者微信名为:昨天没有人答对哦,太遗憾了!今天加油!

  号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注册抢红包!数量有限,赶紧行动!

  律小金的导读:

北上广不断高升的房价,已经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今天的“抢房记”,让我们更加体会到,什么叫做“争分夺秒”...

  现如今,北上广深不断高企的房价,对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已是一个残酷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年轻人在楼市中,正处于食物链的底端。

  对于那些受过良好教育,在国际大都市辛苦打拼,默默工作的年轻人,我们只有借用诗圣杜甫的一句诗来祝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次,主要想说说我闺蜜和她男票2017年抢房的经历。

  1月开始看房,预算400万,没看中深圳龙岗回收电脑公司;过年回来接着看,预算提高到420万;眼睁睁看着房子一天一个价,心理价位也逐渐上升,430万、435万、455万……最终,2月28日,以更高的价格签下一套房。

  跟着她们看房,我仿佛看到一叶扁舟,被波浪带着上下起伏,完全没有主动权。但她们终于还是落定了,否则会越来越恐慌。仅仅过去12天,就在我写这篇文章时,她们这套房的市场价又涨了至少35万。

  先说一下闺蜜和男票俩人的情况吧。闺蜜在安华桥(北三环)附近工作,硕士毕业,月薪6K;男票在东四十条(东二环)附近工作,博士毕业,月薪20K。都是国企的小年轻,准备购买刚需婚房。

  其实去年2月份我自己买房的时候,闺蜜就想买来着。但是男票和他家人不太愿意,因为男票家里条件还不错,总觉得想买的时候再买也来得及。这一拖就拖了一年。

  到2017年1月初的时候,她们决定必须买房了。这时候,我去年2月买的房子,已经从315万涨到了差不多500万。光我房子涨价的部分,就等于他们工作6年的收入。

  等他们今年打定主意要去看房时,她们开始的预算就是400万出头。1月份看了4套房,小两口都没看上,就先回家过年了。

  春节的时候,闺蜜男票和老人又商量了下房子的事儿,收假回来后,俩人把预算提高到420万左右。然后,抢房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A房:预期430万,被另一个买家以450万抢下。

  2月7日下午1点多,我陪着闺蜜正式开始看了第一个房子,姑且称之为A房。

  最开始业主报价就是460万。这套房子风景很好,卧室对着公园,房屋保养得也好,得房率也高。唯一不足的就是房龄比较旧,是1979年的老房子,而且在顶层。

  对这两个小缺点,我都比较在意,尤其是担心旧房子的贷款问题。而且因为不是学区房,将来转手想卖的时候,也不太容易出手。

  我把我的担心跟他俩说了,闺蜜男票跟父母商量之后,就是一边看情况,一边看更多的新房源。

  后来别的房子没谈下来,又回来接着跟A房业主谈,这已经是2月20号。

  这时候,已经有两拨中介在约业主了,约的都很急、都想让自己的客户先谈。最后商量下来是,20号上午9点,我们先去谈。

  20号到了中介店面,我们这边是闺蜜姐姐、闺蜜和我,业主那边就是一个阿姨。但阿姨姿态比较强硬,要价450万一分不降。而闺蜜男票给我们的上限是430万,多一分都不行,闺蜜姐姐这边把情况说了半天,想着磨磨价,可就是磨不下来,最后不欢而散。

  后来中介说,阿姨在会客室稍作休息之后,和另一个客户谈了下,也是一个小姑娘,没还价,450万直接签约。超级速度。

  B房:预期435万,另一买家以445万抢下。

  

  B房 外景

  2月13日晚上,我和闺蜜又去看了B房。1987年的,53.49平,报价也是460万。这是个独立小院,很安静,而且物业管理不错,楼道里没有小广告。

  经过男票跟父母商量、男票和闺蜜两人再商量,额,总之是各种商量。14号俩人让中介尽快约见B房业主,也叮嘱了中介,要先和业主说一下她们小两口的实际情况,最多只能出到435万。

  2月15号,中介回复了。跟业主老两口反复沟通了好几次,435万这个价格是见不了面的,好说歹说,老两口同意440万卖。

  但这仅仅是老两口同意,中介担心他们孩子会有异议 ,让我们尽快跟业主见面聊。因为这套房子一直有带人看,业主心理预期高,越晚见面价格越谈不下来。

  2月16号,中介又提醒我们,说晚上又有人约看,催我们尽快和业主面谈,免得夜长梦多。我和闺蜜就决定周五(17号)立刻见面。

  2月17号闺蜜男票突然跟我俩说,他爸妈周末要过来北京,专门看一下A、B这两套房子,买了周六上午的火车票。那就不能约在周五,只能顺延到周末了。

  结果17号当天晚上,中介说已经有人看中房子,并且约了业主当天见面谈。没过多久,又通知我们,当天就以445万的价格成交了。

  男票爸妈虽然没赶上看B房,但还是来北京看了A房,但他们没太看上。

  这天晚上,他爸妈让男票表哥来聊了一会儿。表哥在北京从事金融行业,说周围圈子的人都觉得今年经济不好,劝老两口不要急着今年买房,缓缓再说。老两口觉得表哥说的对。隔天闺蜜送准公婆去火车站的时候,婆婆就说暂时不要买房子了。

  结果送走公婆之后,闺蜜就跟男票撕起来了。这里面有些家务事,说起来真是很复杂。总而言之,闺蜜坚持如果有合适的房子就尽快定下来,最后俩人总算勉强达成了一致。

  C房:没等到看房,就被前一个买家抢了。

  2月25号早上,中介给我发来了C房链接。一个南向一居室,板楼六层的五层,41.72平米,报价360万。这是整个小区里总价最低,性价比很高的一居。我和闺蜜就赶过去看了,楼道管理还算不错,也比较安静。

  这套C房当天就有好几拨人看,闺蜜男票觉得可以马上约业主谈,但想看的人太多,我们只能排到第三拨。从中午11点,等到下午4点多,第一波客户都还没谈完,我们估摸着没戏了,就回家等消息了。

  C房最后被第二波客户拿下,也是一对小年轻。他们的代价是,答应了业主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比如高额首付、赔偿租户等等。

  D房:一夜跳涨15万,戏剧性拿下一套。

  

  D房 外景

  还是25号当天,我们坐在中介店面里头的时候,还让中介用电脑挨个查房源,觉得还行的就当场给业主打电话。当天就确定了两个新目标,D房和E房。

  D房56.78平米,板楼顶层,满五不唯一,现在报价450万。有一个相同的户型,前一天刚刚签约,卖了480万,一分钱没降。我们去看了,觉得小区不错,比较安静,楼道环境也可以。

  闺蜜男票跟家里商量后,这次就不再犹豫了,让我俩尽快约业主谈。约在26号上午10点钟。约谈之前,业主就已经跟中介明言:价格一分钱都不能谈,且要付给租户两个月的违约金(11600元)。

  我们这边也做好了准备,一分不谈就一分不谈吧,这个报价就现在这个市场来说,不算离谱。我们就盼着早点签合同把房子定掉。

  26号,也就是周日见面的时候,我们这边一分钱都没还价,业主也比较痛快,都已经复印好身份证件了,业主说给女儿打个电话说一下。一打电话可好,姑娘不同意卖,业主简单跟我们解释了一下,就收拾包走人了。

  我们当时判断,一定是业主觉得卖便宜了,想看看形势,过一阵子再卖,没准儿可以多卖几十万。

  D房没谈成,转过头就去谈E房。E房和B房同户型,板楼顶层,54.52平米,报价460万。就约在26号下午5点到中介店里见面。

  下午E房业主也按时来了,结果拿出房本之后,我俩又呆了。挂牌所说“满五唯一”的信息并不准确,房子其实不满两年。而且业主也并不急售,价格上没有任何谈判空间。

  这回轮到闺蜜男票着急了。他打来电话,说要不再和D房的业主谈谈,可以再加个5万块钱。我和闺蜜都不太同意,觉得这时候加价,业主可能更想捂盘不卖。于是让中介再去侧面问问D房业主的情况,但是别追的太紧。

  刚好A房所在的那栋楼上又出现了F房,六层的五层,56.51平米,报价475万。想着不能在D房这一棵树上吊死,我们在27号晚上又杀到F房去看了看。还比较满意,让中介以470万的价格跟F房的业主聊聊看。结果业主直接回复,不用等这套了,他马上就要涨价。

  这是一个无比郁闷的周末。天天看房,最终一无所获,而且未来的房子在哪里,一点概念都没有,却眼睁睁看着房子一天一个价。

  山穷水尽的时候,2月28号,中介发了个微信:

  “沟通了多次,D房业主最少加价15万,就这她姑娘也还是不乐意。只是之前复印身份证的时候,无意中看到闺蜜的生日和老爷子生日是一天,觉得挺有缘分。如果465万这个价格能接受,就签约。另外,房子满五不唯一,交易成本较高,且需要赔偿租户两个月的租金计11600元。”

  这次我们都没有等,28号晚上就赶去签了约。56.78平米的D房,最终465万拿下。

  3月6号,我们看过的F房,也以485万的价格成交,也是一夜跳涨15万。

  面对一夜跳涨15万的老业主,我是爱恨交加。如果没有闺蜜和D房业主同天生日的缘分,可能我们到现在也买不到房。闺蜜和她男票最早是420万的预算,最终以465万价格成交,还多少带了点运气成分。尽管多出来的这45万块,他俩一年的工资不吃不喝也还不上。

  

  尾声:12天过去,闺蜜的房子又涨了35万。

  写到这儿,真心好累,就不想写了。我自己是从15年的下半年开始决定买房的,一路兜兜转转,又陪着闺蜜看房,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

  1、刚需上车房不存在什么最合适的出手时机一说,即便有,也是攒够首付的那一刻,这就是最佳时机。在首付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已经没有任何抵抗房价上涨的能力,应该尽快上车,站岗总比踏空好,毕竟要自己住。

  2、有些东西是时代给的,在大趋势面前,个人努力有时候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了解并尊重社会的游戏规则,不要让自己在牢骚和蹉跎中度过,手里有什么牌就负责打好它。

  3、人海茫茫,大多数人还是普通人,要存钱,要买保险,要做财务规划,要看财财写的公众号,当然,也要买房。

  闺蜜和男票的抢房故事还有尾声。

  她们的房子马上进入网签阶段了,现在同小区同户型的顶层,报价都在500万+了,也就是说仅仅12天,又涨了至少35万。她俩要是之前没买,现在还真就买不上两居室了。

  没定房之前,闺蜜男票天天念叨还贷压力大;定房之后,成天乐呵呵的,加上这两天小区的价格在飙涨,他整个人尾巴都翘了起来,再也不提还贷压力的事儿了。

  但我知道,在北京的其他地方,在其他一线城市,在未来的年轻人那里,抢房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文章来源: 好有财(ID:haoyoucainet)

  延伸阅读 :关于房价,这是一篇相当透彻的解读!

  在过去的18个月里面,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货币宽松,上市公司除去金融企业,回报率只有6.5%,金融资产的回报率持续下行,股市经过了一个短暂的疯牛之后,股市近乎腰斩,很多人想在股市里面获得持久性的资产收益,不小心本金也不见了。银行理财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4%,大家很熟悉的余额宝,前两年最高还有6%,现在也下降了,唯一一个例外的就是房产,在过去的18个月里面,全国各大城市房价出现大幅增长,为什么会这样呢?房价还会涨吗?

  而关于房价,这篇文章解读得很透彻,分享给你!

  

  如图,中国大陆城镇居民的住房自有率达到了87%,农村更高达96%,未来还有空间继续提升吗?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美国现在也不过只有65%,英国66%,德国因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公共房屋支撑,只有53%。

  不得不思考,为什么在这么高的住房自有率的情况下,我们已经说到地产的黄金年代过已经去的情况下,地产市场还会大幅提升?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

  说到房产市场变化,我们不得不说从2014年开始,政府对房产的态度从持续打压变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因为经济下滑了,很多地方房子库存太高,卖不出去了。所以政府的态度从打压变成了支持,最近看到他的态度现在又开始慢慢转向一定程度的抑制。

  

  以深圳为例,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房价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南山同比增幅是74%,福田是87%,盐田是78%,宝安是55%,罗湖是40%,龙岗是78%。整个深圳的涨幅大概在50%左右,坦白说,这是我从业以来看到的最快的单个城市的涨幅。

  上一轮涨得最快的地方是上海,是2009年的上海,当时正好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经济刺激计划,所以上海出现了一个快速的房价上涨。但是这一轮深圳的涨幅是超过上一轮涨得最快的上海。

  

  上海从土地市场来看,我们看到也有一些变化,如图,2010年,上海的市场很热,土地市场也很热,所以成交的土地单价达到了9000块,当时的涨幅是50%,2011年市场下来了,土地成交单价是7000块左右,涨幅只有17%,2012年市场照样很热,土地还是只有7500左右,涨幅是15%。2013年市场已经开始走热了,所以成交单价到了11000左右,溢价率到了35%。2014年市场走弱,所以土地的平均成交均价几乎没有变化。到2015年,成交额比2014年涨了50%,溢价率达到38%。

  大家看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上海政府很聪明,在市场热的时候多卖一些土地,2010年很热,我多卖一点,市场不好我就少卖一点,市场再不好我再少卖一点,市场热了我再多卖一点。唯一的例外是2015年,市场很好,但是我卖出的土地依然只有前一年比较弱的时候的六成左右。为什么?原因在于2013年底出台了《新城镇规划》,其中要求特大型城市控制土地规模,所以大家都听到了,在北京也好,在上海也好,我们开始赶人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控地了。

  

  在土地市场、在住房市场快速上涨的情况下,我控制了土地供应,情况会怎么样?所以我们就看到情况就是“地王”频出,这是上海过去一段时间土地成交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哪怕在远郊区都出现了快速的上涨,而在市中心,我们可以看到,融信拿的这块静安区中心社区这一块地块,名义楼盘价是10万块,但是抛去不能卖的,包括保障性住房,实际估算下来成交价在14万,而周边的楼盘当时的成交价也不过就在八九万左右,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惊人的变化。 同时,在可售住宅和去化周期方面,市场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市场最冷的时候,2014年的年底,我们看到上海可售的住宅的存量达到92000套,现在不足当初的一半。

  2014年底、2015年初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我们跟上海政府开了一个“怎么样解决房地产低迷,怎么样把房子卖出去”的会。当时我记得有一位房企的老总作了这么一个表述,他说不管大家怎么看,反正我觉得这个房市是到头了,所以他做的一个举动,他说我把我自己住的房子卖掉了,我去炒股。我不知道他炒股的收益怎么样,但是他卖掉的那套房子大概在后面应该涨了不止50%,另外一个很大房企的营销总监当时也说,我从业20年,这是我见过的最冷的冬天。但是没想到,大家都万万没想到的情况是在最冷的冬天之后,市场就迎来了一个快速的上涨。

  

  这个是2007年到2015年上海楼市的平均走势,黄线是它的月成交价格,黄色虚线是12个月的平均移动价格。这个图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轮调控都是有效的,每一轮调控都深深地打击了未来3-6个月的成交,可能也进而引起了当时的一个短期价格。不过从长期来看,调控几乎对成交价格是无效的,它并不能改变房价上涨的趋势。

  知道了现状、知道了过去,我们其实最关心的其实是未来。

  跟大家聊一聊未来会是怎么样,因为我们每一次看到的短期波动,每一次我们看到短期的成交变化,每一次我们看到短期的政策的调控似乎当我们去追的时候都已经太晚了,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影响房价走势的五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经济。

  经济增长大家收入增加了,财富增加了,所以房价上涨了,名义经济增长和实际增长之后的一个差异。大家可以看到在1995年,中国全国GDP大概在6万亿左右,2015年中国的GDP是67万亿,整整增长了11倍。

  在这里边我们会发现有一样差异,就是我们被媒体灌输,过去20年平均增长率10%,是什么?是GDP的实际增长率,但是如果考虑到通胀,它的名义增长率大概在15%左右,大家不要小看这10和15的差异,经过20年的复合就是巨大的增长差异。

  

  我们可以看到在1995年人均的可支配收入是4000块左右,而在2014年,这个数字达到了29000左右,也是20年,20年增长了大概也是7倍左右。我们可以看到,它的速度跟GDP相仿,但是慢过GDP。在过去很多年里面,很多城市,它的房价未必可以跑赢GDP的增长,但是它可以跑赢收入的增长,这也就是为什么房价涨得更快的一个原因。类比美国,随着GDP的增长,房价一样是上涨,到2008年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房价增速背离了GDP的增长,所以它的房市崩溃了。现在两者又趋于相同。中国其实也是差不多。

  第二个因素,是利率。

  这里说起1998年到现在,中国的人民银行给的基础利率走势,跟我们很多的直觉相反,我们可以看到在高增长的经济因素背景下,基础利率高于7%的年份只有三个月,大部分年份中国的利率在6%上下波动,什么意思呢?

  

  在过去20年,中国GDP平均大概是15%、14%的增长,但是基础利率是7%。

  这意味着只要你借到钱,基本上就能赚到钱。

  更何况房价可以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是可以打七折或者是八五折。大家知道什么人可以用基础利率上下利息借到钱?国企,一部分上市公司,知名的外企,普通的民企能够借到这么便宜的钱吗?借不到。

  

  我们来看一下,蓝线是温州的民间综合借贷利率,黄线是央行的基准利率,我们可以看得非常非常清楚,蓝线远远高于黄线,基本上整个蓝线的利率是大概在20%左右徘徊。什么意思?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去借我们的信用卡,它的年化利率月息大概1.5%,年化是18%左右,跟民间的借贷利率相仿。

  而房贷是在下面这条黄线,甚至更低,也就是说你能借到房贷差不多是一个普通人分享利息红利的唯一办法。在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里面,能以这么低的利息借到钱基本上是大概率能够赚到钱的。

  第三个因素,是土地。

  前面两个我们谈到经济、利率,这基本是全国普适性的,他们解释了房价的上涨,但是不能解释房价上涨的差异,所以在后面三个因素,我们会来聊一聊各地房价涨幅不一的原因。

  先来看土地。

  关于土地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包括在很多的媒体,包括很多网上我们都谈到一个叫饥饿供地。

  为什么北京的房价这么高?饥饿供地。

  为什么上海的房价这么高?饥饿供地。

  为什么中国的房价这么高?饥饿供地。

  哪里学的?学香港,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有点道理,但是如果我们看一下事实,我们会发现,说中国整个国家在饥饿供地,这句话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从土地出让开始,我们看到整个土地供应是这么上去的,每一年几乎都出现了大幅上升,但是何来饥饿之说呢?事实上中国有660个城市,某些城市可以饥饿供地,但绝大部分城市做不到。

  我们以一个城市作为例子,我们称之为A城市,A城市来了一个市长,他上来之后,一个中国地级市市长平均任职两到三年。上来之后,秘书告诉他,某市长,我们看到现在我们历史上供应的土地足够我们发展十年之用。他怎么办?他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土地供应这么多,我们要不就减少土地供应,或干脆我们两年里面一块土地都不出。两年里面一块土地也不出,市场不就恢复到8点,还是严重供过于求,不供地有什么问题?不供地就少了一大块财政收入。

  大家知道,中国的中央和地方的两级财政收入是中央的事权少财权多,地方是事权多财权少,少了土地来供应的财权,就意味着这个市长在上任的两年里面可能很多事情做不成了。那边有一个企业,我们要扶植他上市,那边有一个桥要修,那边有一个新区要开发,这里有两条高速公路要建。哪来钱?没有钱就没有政绩,没有钱,城市面貌就没法改善。

  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照常供地,而且对一般城市来说这个预算是每年增长,今年供的地不是两年,可能三年才够用。所以等他卸任以后,新任市长上台会看到怎么样?原来我们的土地已经够十三年用了,我该怎么选择?所以几乎所有的市长只要能够在卖得出地的情况下都会做类似的选择,饥饿供地绝不容易,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中央调控都是在勒令各个地方政府严控土地供应。

  在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情况下,不但土地供应过剩的城市土地供应要求紧缩,那些土地供应不足的城市,包括北、上、广、深,包括中心二线城市,它的土地供应也受到紧缩,大家查一下过去几年的调控就知道了。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中央改变了他的调控方式,各地因地制宜来调控,这是一个进步。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饥饿供地有哪些条件?

  第一,执政长官要有长远眼光,这个不是太难,很多网友都会,我们饥饿供地,这样卖的地少,但是收入更多。

  第二,叫历史负担少,这个就不容易了,因为我无法决定我的前任卖的土地到底多还是不多。对于90%以上的地方土地供应可能都是过剩的,财政要有一些盈余,这个其实也不容易做到。

  最后一个就是人口要流入。因为土地供应减少之后,如果我的人口流出速度超过土地减少的速度,其实我饥饿供地还是没有用,对于中国来说,其实百分之六七十的地方都是人口快速流出,20%左右的地方人口能够保持大致平衡,10%、15%的地方人口是大量流入。

  所以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地方想做到饥饿供地其实并不容易。但是有些地方可以做到,比如说北京、上海。给大家看一下上海的情况,这是从上海公开招拍挂以来,2003年以来,上海全部的商业土地供应状况,大家可以看得非常非常清楚。13年下来,每一年相应的住宅的销售是超过土地供应的。平均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每年的住宅销售的面积大概在1500万平方米左右,我说的都是楼板面积。每年的住宅类土地供应大概在700多万平方米左右,大概是销售出去住宅的一半,正好是一半。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相应的住宅土地供应严重供不应求,难怪上海的价格会涨得这么快。

  我们再看下一张图,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一定会有,如果每年卖掉的住宅都是超过他的土地供应,请问这些住宅哪里来?秘密在这里,秘密在2003年之前,在2003年之前的10年里上海也有土地供应。跟很多地方一样,之前的土地供应相对来说比较混乱,比较无序。但是正是这种混乱和无序积累了大量存量的土地,这些土地在规范市场之后,仍然可以慢慢进入这个市场。但是大家也可以看到一个推论,这些土地在每年都在消耗,这样消耗13年以后,它对市场的影响是越来越弱了。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我们缩减土地供应,还有这些存量可以帮忙,现在我们缩减土地供应,价格就快速上升了。

  第四个因素,是人口。

  我们把整个中国的城市大概分为几个部分。

  

深圳龙岗回收电脑公司_深圳高价回收电脑

  一线城市,一线城市就是北、上、广、深,为什么叫一线城市呢?因为它可以吸引跨区的人口流入,比如北京吸引三北地区的人口流入,哪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上海吸引华东,广州和深圳吸引华南,因为它们都有能力吸引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所以称为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是指省会城市以及一些计划单列市,它对本省的人口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厦门,吸引力跟福州差不多,甚至比福州更对福建人有吸引力。在山东,青岛对本省人的吸引力,可能跟济南差不多,大连的吸引力跟沈阳差不多。

  其他的城市称之为三、四线城市,它的人口能够保持不减少,或者是停滞是常态了。

  

  我们还是以上海作为一个样本。从1999年到2015年,这16年间上海整个人口增加了900万,900万人口放到任何一个世界上都是很大的城市,差不多每年流入将近60万人口,非常巨量的人口流入。

  这种巨量的人口流入也带来了对住房的需求。

  第五个因素,是城市格局。

  城市格局这是一个城市规划的概念,通常是指山河湖海或者地理位置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讲两点。

  

  第一个讲城市的行政级别。

  中国叫某某市其实暗含几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上海、北京叫直辖市,是省级的,杭州、南京是省会城市,是地级的,但是比一般的地级城市位置要好一点,第三层就是普通的地级市,最后是县级市。

  我们会容易地发现在同样的位置或者同样的条件情况下,房价跟城市的行政级别是密切相关的。为什么呢?我们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人口往沿海流动,人口往大城市流动,这是一个百年来非常正常的地理现象,但是在中国,我们会看到由于这个行政安排,大量资源向直辖市集中,大量资源向省会城市集中,这种改变其实是改变城市的竞争面貌。一个省的省会城市既是本省的教育中心,又是省的经济中心,交通中心、医疗中心、文化中心。越来越多的省会城市把所有省的精华资源集中在本地,所以房价相对较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举一个河南省的例子来看,整个河南所有的地方都在流出,只有郑州人口是流入的,就是因为省会的力量。

  

  第二个我们会谈到城市的产业结构。

  所谓城市的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城市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通常是指农业,中国大陆的农业比重也很低了,所以讲一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是讲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

  我们可以观察到,在GDP相仿的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房价较低,第三产业比重较高的房价较高。

  我以上海周边的一个城市苏州为例,大家知道苏州是很漂亮的城市,人口过千万,但是实际是制造业为主的城市,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它的人均GDP早就超过了上海,但是房价只有上海的1/3,为什么?因为流水线上的工人收入很难提高,但如果你自己是从事第三产业,例如你是房地产业或者金融业,人和人的收入就可以拉开。

  一个成功的银行家是普通员工的10倍甚至100倍,而整个房子的成交,以上海为例,一年就十万套新房,大概只有100个人中间会有一个人可以买,所以收入拉开会推高房价。

  因为只有最买得起的人才决定房价,而不是平均收入,这一点请大家再注意一下。

  

  所以,未来房价该如何走,大家心里就有判断了。

  文章来源:私募排排网 作者:西峯

  律小金的感悟:

相信大家都看明白延伸阅读里对房价的分析了,只要一线城市有那么多的人口,就必定会有那么多的需求,你说房价会不会跌?面对这么高的房价,你...是什么感觉?要辛苦工作多少年才能供得起一个房子?!在此小金想对各位没买房的小伙伴们说,如果刚需买房,就赶紧努力赚钱,合理理财,房价不等人,凑出首付就赶紧下手!如何更快拥有首付?当然是来律金金融钱生钱啦!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赶紧注册抢红包,毕竟晚一天,“房价就跳涨15万”啊!

律小金漫画系列

财高八斗律小金漫画系列第一话 · 复利的故事

财高八斗律小金漫画系列第二话 · 时间的价值

财高八斗律小金漫画系列第三话 · 分散风险

更多人在看

终于有人把股市、基金、期货、众筹说清楚了 (太简单粗暴),看完居然饿了!

她去世前28岁,投行女,北漂,独身,在中金,前两年在毕马威

【广告】亲们,一定记得要选择值得信赖的平台,高安全性的p2p理财产品哦!

我们尊重原创者版权,除我们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在公众号留言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声明:本站所载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律金金融立场,仅供读者参考。